【友財網外匯資訊】-昨日,建設銀行和平安銀行均因北京分行小微貸款搭售產品、轉嫁成本等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批評。
有銀行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為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監管正嚴查銀行發放小微貸款過程中違規搭售產品。但也不能‘一刀切’,為了降低客戶風險,合理搭售保險產品還是有必要。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通報,建行北分個別客戶經理違規向小微企業借款客戶搭售人身險產品。該人身險產品以借款人為被保險人,以意外傷害身故及殘疾為保險責任,以銀行為第一受益人。
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間,建行北分新發放抵押類小微企業貸款2114筆、累計發放金額98.11億元。其中160筆、累計發放金額6.19億元小微企業貸款的借款人購買了“貸無憂”人身險產品,占全部發放金額的6.31%,占全部發放筆數的7.57%,保費合計201.85萬元。
建行北分還違規將押品評估費轉嫁給小微企業借款客戶承擔。核查發現,上述2114筆貸款押品評估費用均由借款人承擔,涉及評估費約為295.58萬元。
此外,建行北分未區分押品風險狀況,要求所有小微企業借款客戶為抵押物購買財產保險并承擔相應保費。
根據通報,建行北分的新發放2114筆貸款抵押物全部購買財產保險,并由小微企業借款客戶承擔保費,保費合計849.22萬元。當中1393筆購買了建信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的財產保險,占比65.89%。國務院辦公廳認為,建行北分部分客戶經理存在變相引導客戶到指定保險公司購買財產保險的行為。
平安銀行北京分行也存在違規搭售平安福人身險產品,該產品以重大疾病、身故、意外傷害身故及殘疾為保險責任。
2017年6月14日至2019年4月30日間,該行辦理個人抵押經營貸款業務4721筆,累計發放金額133.73億元。其中1295筆、累計發放金額41.58億元個人經營貸款的借款人購買了平安福人身險產品,占全部發放筆數的27.43%,占全部發放金額的31.09%,保費合計2327.78萬元。
核查組對部分借款人進行了電話回訪及見面訪談,其中13位借款人反映該行在辦理貸款過程中,存在強行將購買保險與貸款進行掛鉤、違背借款人真實意愿、損害其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辦理貸款時必須上保險,貸款額度與保費金額掛鉤(客戶經理要求保費一般為貸款額度的1%),不買保險則貸款利率上調等。
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表示,兩家銀行過于重視發展中間業務收入等經營效益類考核指標,對保險銷售設定的激勵機制較高,使得基層業務人員多以短期利益為先,忽視了合規經營、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導致小微企業客戶利益受到損害。
“轉嫁評估費肯定是違反規定。這方面監管有明確規定,小微客戶貸款前做了抵押物評估,評估費由客戶出,如果貸款過程中被要求進行抵押物評估,評估費由銀行承擔。“某銀行小微貸款部門負責人指出。
但搭售人身險和抵押物財產保險存在爭議。他透露,抵押類貸款中抵押物是第二還款來源,為防止抵押物出現意外(比如著火、水浸等),銀行出于謹慎性原則會提議借款企業為抵押物購買財產保險。同理,小微企業的經營與企業主密切相關,有些借款人還會簽署連帶保證合同,一旦發生人身意外會影響還款。
他透露,搭售這些產品出發點是好的,給客戶提供多一層保障,但執行過程逐漸變味。正規做法是建議客戶購買,讓客戶自主選擇,但有些銀行做得過分了些,會強制客戶購買,甚至要求客戶去指定公司購買。監管為了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現在正嚴查這類產品搭售。
“也不能‘一刀切’,完全不讓搭售人身險和抵押物財產保險。為了降低客戶風險,合理搭售還是有必要的。我們現在挺為難的,不太敢給客戶推薦,擔心踩紅線。”他說道。
另一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銀行搭售產品或是為了拓展業務收入。“小微確實不賺錢,利率壓得很低,為了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部分費用也由銀行承擔,銀行有動力通過搭售產品增加中收。”
根據通報,銀保監會已經約談建設銀行總行、平安銀行總行責令其立查立改。北京銀保監局按照相關規定責成兩家銀行嚴格落實整改要求,建行北分已經暫停向小微企業借款人銷售“貸無憂”保險,明確由銀行承擔小微企業貸款抵押物評估費,對不容易受到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影響造成損失的押品不再要求辦理抵押物財產保險。平安北分已經停止向個人經營貸款借款人銷售保險產品。